• 500国际





  • 搜索
    客观大环境 制药业利润大幅萎缩

    发布时间:2013-12-05 浏览次数:550

    面对全行业盈利水平连年下降的窘境,日前出席中国(海口)国际医药高峰论坛的医药企业代表普遍认为,国家有关部委近年来20多次下调药品价格,制药行业为降低社会药品价格付出了代价,这是造成制药企业盈利空间不断萎缩的客观大环境 。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代表制药企业在论坛发言时指出,当前制药行业具有共性的 、代表行业走势的突出问题就是销售收入和利润的直线下降,这不是一个企业 、一个地区的问题,是全行业的问题。目前,医药行业毛利去掉财务成本和销售成本 ,实际经营利润只有6‰左右,国家发改委要求制药行业在“十一五”期间 ,投入新药研发的经费至少占到制药行业销售收入的3%,但以企业目前的盈利水平来看根本无法完成任务。  
        于明德介绍说,2006年制药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收入依然增长,但效益增长却不同步。全行业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了5000亿元,增幅达17.53%,但全行业仅实现毛利400亿元 ,增幅为11.01%,而同期全国工业利润增长幅度为31%。  
        2006年 ,制药行业累计亏损企业达1368家 ,行业亏损面为22.62% ;1368家企业累计亏损额44.63亿元,同比增长27.37%。  
        制药行业龙头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在恶化。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北药集团、天药集团、广药集团等五大国有药企中 ,有三家出现了利润负增长的情况,减幅最大的天药集团实现利润同比减少37%。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朱幼棣认为,由于当前决策部门对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缺乏系统的研究、分析、论证和总体的规划,出现了头痛医头 、脚疼医脚的状况 ,药品限价成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 、看病贵的主要手段 ,制药行业不得不为“以药养医”的现行体制输血。  
        于明德表示,2006年 ,因国家下调药品价格,制药行业减少收入1000亿元左右,而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这些钱实际上被批发、零售和医院销售药品各个环节消化吸收了,究其原因,“以药养医”的现行体制是诸弊之源。他举例说,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国家要求医院加价不超过15% ,实际上全国医院药品平均加价差率达42% 。 
        但也有一些与会代表认为 ,我国制药行业效益下滑,也有制药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新药研发投入能力不足、发展缺乏后劲的自身原因 。

     

     

    版权所有 © 江西500国际医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2001572号-1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