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国际





  • 搜索
    初秋中医养生小妙招

    发布时间 :2014-09-03 浏览次数 :1613

    古诗有云:“天阶夜色凉如水”,描写的正式秋季的寒意。在初秋时分,夜里开始渐渐变凉,但白天经常还如夏季一样酷日当头,昼夜温差渐渐拉大。这时候人们更容易着凉,也是旧病复发的高峰期 ,尤其是老人孩子和女性 。在初秋时分究竟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初秋养生的注意事项。



      1.中医有“秋宜温”的说法。在初秋的时候 ,天气转冷 ,人们的身体会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而发生微妙的改变 ,新陈代谢会减慢,这个时候的饮食如果过于生冷 ,会给肠胃造成负担,引起消化不良,为各种肠道疾病埋下隐患。中医认为秋季应当温补,多吃温性的食物 ,避免寒性和生冷饮食。
      
      2.睡眠调节。秋季昼夜温差较大 ,白天燥热,夜里寒凉,入睡时一般不要贪图凉爽,注意保暖 。中医认为“寒从脚起”,入睡前可穿上宽松的棉袜防止脚受了凉,多搓手可生热,防止着凉感冒。睡觉时不要蒙头,保持呼吸系统的畅快,多通风 ,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另外,早睡早起也可以提高身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
      
      3.民间有俗语说“春捂秋冻”,意思是在在秋季刚来时不急着添加衣物,让身体感受到秋天的凉意 ,可以提高抗寒能力。但是“春捂秋冻”要因人而异,像老人和孩子,他们的身体承受力较差,在入秋时注意保暖即可。锻炼身体时要以少出汗为宜 ,避免汗液排出 ,阴气外泄。
      
      4.适合秋季养生的中药。有别于夏季的湿热 ,秋季天气比较干燥,脾胃比较敏感 ,易受影响 。所以在秋季  ,药物养生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以温补为主,多食用补气养血的食材 。推荐的药物有:女贞子,百合,麦冬 ,天冬,玉竹,沙参,西洋参,干地黄等 。推荐的中成药有 :雪蛤参精,人参健脾丸,生脉饮 ,玉灵膏等。少量服用有养生之效。
      
      秋季是个不安的季节 ,气温变化活跃,人体容易困倦乏力,烦躁不适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原则 ,秋季进补是很有必要的,但要把握好度量,科学进补 ,合理养生 。
     

    版权所有 © 江西500国际医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2001572号-1





  • XML地图